不久前,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宣布,华为分别与谷歌、亚马逊在虚拟现实(VR)、人工智能等涉及知识产权的领域达成深度合作,为华为Mate 9智能手机登陆美国市场创造了条件。
如今,和华为一样,我国很多企业加快了“走出去”的步伐。然而,一些企业由于存在专利“软肋”,在进军海外市场时,往往会遭遇专利壁垒而折戟沉沙。
为了避免重蹈覆辙,我国企业应如何“内外兼修”,跨过竞争对手的“知识产权陷阱”,扭转在全球专利市场上的被动局面?
知识产权对企业生死攸关
曾经免费的网络音乐、网络电影、电子书等,如今需要付费才能继续享受优质服务;一个看似简单的手机程序,背后可能有着鲜为人知的严格专利保护……其实,这些都释放出一个共同的信号,即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
“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背景下,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来说生死攸关。”一家科技公司知识产权部专利部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,去年我国成为首个年度接受专利申请量超百万的国家,专利申请量增幅高达18.7%,连续5年居全球之首。专家表示,知识经济时代,专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,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。
“要么侵权、要么被侵权”
无人机、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各种场合成为镁光灯的焦点,赚足了眼球,大量机器人企业不断涌现,产业园迅速兴建……“热闹非凡”的背后,则是机器人市场低水平、重复建设的隐忧,自主核心技术仅占三成。
实际上,我国其他领域的制造企业也或多或少面临着类似的困境。不少企业,甚至是拥有自主品牌、实力雄厚的企业,在“走出去”过程中也时常会遭遇“要么侵权、要么被侵权”的麻烦。
近年来,很多中国手机手机生产企业,不断发起与三星、苹果等公司的专利诉讼,在国际化过程中逐渐开启专利“逆袭之旅”,但不少专家指出,整体来看,我国企业依然存在核心技术专利稀缺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,形势依然不容乐观。
“从‘两眼一抹黑’的被动挨打,到现在加大研发投入,中国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把专利视为武器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管育鹰说,专利制度已成为通行的市场规则,企业要“走出去”,就要合理进行专利布局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
先要打破核心技术垄断
去年,华为与爱立信续签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。“协议的达成体现了两家公司的共识,即创新和知识产权应该得到保护。”华为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说,为使用他人知识产权支付合理的费用,对于促进技术创新、技术共享与标准化,以及加速产业升级至关重要。
另外,美的公司、中国化工集团等企业还在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,通过并购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。
为避免陷入“知识产权陷阱”,管育鹰建议,首先要打破核心技术垄断,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进行技术创新;其次,企业要给自己的发明创新主动申请专利保护,并尊重他人知识产权,该付费的要付费;最后,进行海外专利布局需要相应的人才储备,应加快国内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。(记者 刘坤)